安徽科技項目申報資訊
重點與難點!2025年安徽省各市重點“小巨人”企業申報核心條件要求和獎補傾斜、流程規劃
重點與難點!2025年安徽省各市重點“小巨人”企業申報核心條件要求和獎補傾斜、流程規劃如下,合肥市以及阜陽市、六安市、安慶市、池州市、亳州市、宿州市、馬鞍山市、黃山市、宣城市、淮北市、淮南市、蚌埠市、銅陵市、蕪湖市、滁州市需要咨詢申報的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您解答指導!
免費指導熱線:19855109130(可加v)
專業做項目申報12年,申報經驗非常豐富,有很多大企業成功案例!小編可以為您帶來關于高新技術企業、商標軟著專利等知識產權、科技成果評價、專精特新、企業技術中心、工業設計中心、非遺、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、孵化器和眾創空間、綠色工廠、大數據企業、首臺套、標準、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、科學技術獎、規上企業、老字號、新產品、可行性研究報告、商業計劃書、公司注冊注銷、工商辦理、股權設計、掛牌上市、軟件開發、網站外包定制、百度關鍵詞排名、SEO優化等眾多項目輔導規劃。
一、安徽省各市重點“小巨人”企業申報核心條件與限制
01基礎資質要求
1.資格門檻(支持范圍擴寬但門檻提高?)
申請企業須為有效期內的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且未上市(新三板掛牌企業除外),聚焦工業“六基”(核心基礎零部件、關鍵基礎材料、先進基礎工藝、產業技術基礎、基礎軟件)、戰略新興產業、未來產業等重點領域。
當然,除了芯片、傳感器、高端裝備之外,從事相對不屬于“高精尖”領域的售賣設備和膠粘劑,也可以獲得支持。(但是這些企業都是有很優質的產品特性以及創新性能力輔助佐證?。。?/span>
2.方案硬性指標
需制定“三新一強” 推進計劃,投資總額不低于 2000 萬元,涵蓋研發投入、生產設備購置、數字化改造、人才引進、產業鏈配套等(不含廠房土建、土地、流動資金等費用)。
02產業導向與加分項
1.重點支持領域
圍繞國家重點產業鏈,強化與龍頭企業的配套協作,如承擔產業鏈攻關任務、關鍵基礎產品研發及產業化、揭榜大企業需求等。
2.傾斜政策
符合上述導向的企業最高可獲 10 分加分,優先納入評審。
03財務指標與研發投入
1硬性指標(供參考)
負債率<50%(2024年通過企業平均值);
研發費用占比≥5%,近3年復合增長率≥10%;
發明專利≥20項(需與主營業務強相關,轉讓未滿1年的不計入)。
2.彈性加分項
參與國家級重大項目(如大科學裝置配套)、獲得省部級技術發明獎。?
04一票否決項
有一票否決要素的企業無法推薦參與評審,有下列情況之一,須列為一票否決項:
(1)已在上交所、深交所、北交所或境外公開發行股票;
(2)截至專家審核前,該企業的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稱號失效;
(3)在上一輪財政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政策中,已獲得支持(已獲得過重點“小巨人”獎補的企業不得重復申報);
(4)推進計劃投資不足 2000萬元;
(5)推進計劃不聚焦“三新一強”;
(6)推進計劃內容、投資、績效目標不可行、不合理、不清晰;
(7)推進計劃績效目標不具備強鏈補鏈穩鏈作用。
二、安徽省各市重點“小巨人”企業申報流程與規則
01組織實施機制
1.在名額分配方面,各省(直轄市)將獨立組織開展申報工作,對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大省,例如廣東、江蘇、浙江等地,給予相對較多的推薦名額,以充分考量這些地區企業數量眾多、發展活力強勁的實際情況。
2.而在評審體系構建上,部委層面從宏觀角度明確了 “專、精、特、新、成長性、三新一強、加分項目” 這七大評審維度,為整體評審工作搭建了基本框架;與此同時,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產業特色、企業發展階段等存在差異,各省可結合地方實際情況,對評審細則進行進一步細化,比如新增《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》相關指標,以此確保評審工作更具針對性、科學性和有效性。
02資金撥付流程
財政部、工信部于 2024 年 10 月 29 日聯合下達 7.48 億元預算,專項用于 2025 年重點 “小巨人” 企業高質量發展支持。
該資金將通過分階段撥付方式。600 萬元獎補資金分兩期撥付,首期 300 萬元在批復后直接下達地方,剩余 300 萬元需通過實施期滿后的績效考核(投資達標且成果驗收通過)方可撥付。
溫馨提示:若復審未通過或投資未達 2000 萬元,已撥付資金將被追回。
三安徽省各市重點“小巨人”企業申報2025 年申報重點與難點規劃
01政策核心目標
1.引導方向
聚焦 “補鏈強鏈”,通過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企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,強化與龍頭企業的協同配套能力。
2.方案設計重點
圍繞 “三新一強” 制定具體實施路徑,突出與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的配套合作,例如:明確配套企業數量、研發成果轉化目標等。
02關鍵申報要點
1.產業鏈匹配度
需詳細說明在重點產業鏈中的定位,如為哪些龍頭企業提供配套、解決何種 “卡脖子” 問題等,增強評審說服力。
2.投資預算合理性
2000 萬元為剛性門檻,預算過高可能導致實施風險,過低則影響評分競爭力。2024年通過企業平均投資額達4200萬,企業需結合實際需求科學規劃,避免扎堆2000萬基準線。
四常見問題解答
01與 2024 年申報的主要差異
目前最大變化是評價體系的更新,工信部新增《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》,各地可能將其納入評審細則,企業需重點關注地方新增指標(如創新投入強度、數字化水平等)。
02項目合規性要求
1.重復申報限制
“三新一強” 計劃中的設備、研發等投入,不得與中央財政已支持項目(如技改獎補、科創獎補)重復申報,否則將追回資金。
2.費用范圍界定
僅限申報主體自身投入,不含子公司支出;排除基建、土地、流動資金等非直接生產研發費用。
03成果類型建議
可聚焦引進省級以上人才、建設研發機構、承擔重點科研項目、獲得首臺套認定、配套龍頭企業數量等 1-2 項核心指標等。
企業應精準對標政策,結合地方評審細則,突出 “補鏈強鏈” 定位,強化與重點產業鏈的關聯度??茖W規劃預算,提前布局標志性成果來完善成果體系。
即使通過認定,有效期滿后復核嚴格,企業需持續保持研發投入與市場地位,避免“重申報、輕運營。
以上就是小編將為大家具體講解的內容,希望會對大家有個幫助!有任何項目問題都可以找小編指導。
需要咨詢高新技術企業、軟著專利等知識產權、科技成果評價、專精特新、企業技術中心、工業設計中心、非遺、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、孵化器和眾創空間、綠色工廠、大數據企業、首臺套、標準、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、科學技術獎、規上企業、老字號、新產品、可行性研究報告、商業計劃書、公司注冊注銷、工商辦理、股權掛牌、網站外包定制、百度關鍵詞排名、SEO優化等更多政策項目的請直接聯系漁漁:
免費咨詢:19855109130,微信同號,為您解答指導。